-
范兆延 & 《侯麥》翻譯甘苦談《侯麥》的譯者范兆延說:「這不是傳記~這根本是百科全書!!!」
-
宋剛 & 畢來德:《沉默的中國》台灣近年來不少人愛講「中國因素」。這本小書的一個啓發可能在於,今天我們在台灣談論中國因素的時候,是否也能意識到台灣身上的中國因素?包括某些台灣獨立主張者們身上的中國因素?因為這本書所揭示的一個重要的「中國」現象是,在一個壓制個性、排擠差異,推重統一、強制和諧的社會當中,衝突的協調機制幾乎不可避免地會被壟斷、被潛規則化;而加之以宗法文明源遠流長的深層次社會分斷結構,一個透明開放的公共精神世界便愈發難以形成。畢來德講的是中國,但台灣又何嘗不是如此?
-
邱大環 & 非洲女性書寫:《一封好長的信》與作家瑪莉亞瑪˙芭「西元2000年,當我初次接觸塞內加爾文學時,塞國文學界的朋友,都建議我先讀兩本書:第一本是阿彌度.坎內(Cheikh Hamidou Kane)1961年出版的L'aventure ambiguë(《曖昧的冒險》)另一本是:瑪莉亞瑪.芭(Mariama Bâ)在1979年出版的Une si longue lettre(《一封好長的信》)。」
-
2018新手譯者研習營第四天四天新手譯者研習營很快進入尾聲,上午的工作坊眾學員依舊活力十足。而下午的專題講座「關於譯介人文社會科學的思考 」,兼具學者與譯者身分的萬毓澤教授從人文社科的學術翻譯問題談起,藉由實例點出其中的盲點與改善的方向,說明在精讀原典的基礎上,好的譯本所呈現的應該是一種「等效翻譯」。接著談到「譯評」三要素:列出原文、指出錯誤、提出改譯,三者缺一不可,如此才能對譯本的改善有實質的助益。
-
2018新手譯者研習營第三天新手譯者研習營進入第三天,上午由馬向陽老師帶領學員進行文本解析與討論;而在下午的專題演講「書評媒體與閱讀」裡,《Openbook閱讀誌》總編輯周月英從回溯台灣近三十年來年度好書與社會脈動、思潮的關聯開始,講述書評媒體如何呼應讀者、出版者、作者,及其在數位時代如何因應載體與閱讀習慣的改變,開拓另一番文化風景。
-
2018新手譯者研習營第二天經過昨天一天,學員們慢慢進入狀況了!下午資深譯者賴盈滿/穆卓芸帶來「翻譯的行內行外」精采分享,更是讓大家在演講結束後捨不得離開。